曹红卫为捐造血干细胞做准备 不少患者苦寻配型

来源:2017-02-24 09:54:35

 曹红卫为捐造血干细胞做准备 不少患者苦寻配型

  护士正在为曹红卫注射动员剂

   □记者蔡君彦文许俊文摄影

   核心提示丨昨天早上7时15分,曹红卫在省肿瘤医院注射第一针动员剂,随后几天里,他将连续注射9针动员剂,为2月27日造血干细胞捐献做准备。若一切顺利,他将成为河南第600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(大河报昨日AⅠ·04版曾报道)。

   曹红卫的捐献帮助河北一位患者重燃生命希望,他是幸运的。但目前仍有不少患者在苦苦寻找合适的配型。

   现场丨第一针动员剂注射轻松完成

   “晚上睡得还好,早上六点半就起床了。”昨天早上7时许,曹红卫在焦作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陪同下,早早赶到省肿瘤医院5号楼5楼血液七科,准备接受第一针动员剂注射。

   34岁的曹红卫是一位退伍老兵,多年坚持跑步锻炼,对自己的体质很有信心,此次来捐献,心态也一直很放松。

   即将注射的动员剂,也叫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,其功能是促进造血干细胞大量生长释放到外周血中,便于采集。当针头刺入左臂肌肉,曹红卫眉头都没皱一下,沉默淡定,很快,注射顺利结束。

   随后,护士又从他的右手手掌上抽取6管血,进行血常规、肝功等方面的检查。护士说,抽血通常都是扎胳膊,由于对方4天后要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,到时还要扎胳膊,从手掌上抽血是为了尽可能减少对捐献的影响。

   “第一次注射动员剂,需要在这里观察半小时。”护士提醒,注射动员剂后,有极少数人可能出现过敏反应,观察半小时,以防万一。

   曹红卫爽快答应,在病区的过道走走,半小时很快过去,没有过敏反应,一切安好。接下来几天,曹红卫每天早晚需要各注射一针动员剂,直到周一早上注射第9针动员剂后,开始造血干细胞采集。

   讲述丨没能找到合适配型,他们发出“生命呼唤”

   曹红卫的捐献帮助河北一位患者重燃生命希望,他是幸运的。遗憾的是,目前,仍有不少急需做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,在苦苦寻找合适的配型。

   故事1驻马店张伟(化名)42岁

   这是42岁的张伟第6次住院接受化疗了,一次化疗让他没了之前的满头黑发,连以前的精气神也找不到了。

   张伟是驻马店人,之前跑运输,是家里的“顶梁柱”。去年7月开始,他时常出现发烧等症状,在医院做检查后,被确诊为白血病,这对一家人来说,无疑是晴天霹雳。东拼西凑,他开始了一次又一次化疗,尽管特别痛苦,他都扛住了。多方咨询后,他意识到无休止地化疗并非长久之计,需要找合适的配型,做造血干细胞移植。

   “从去年来住院就开始找,到目前一直没找到合适的配型。”张伟说,为全力支持他治疗,两个孩子先后辍学,爱人形影不离陪着照顾他,74岁的老母亲还坚持出去打零工,想挣点钱支援他看病。

   故事2周口李子煜18岁

   18岁的李子煜看上去壮壮的,如果不是穿着病号服在血液病区病床上,很难把他和病人联系在一起。如果不是病魔侵袭,此时,他应该坐在周口太康一高的教室里,和同学一起备战高考,所以他入院很久,依然不忘看书。

   李子煜是家里的独生子,懂事好学的他,原来憧憬着考上新乡医学院,将来当一名医生。没想到,在去年4月20日,他被确诊为T淋巴母细胞瘤,截至目前,已经化疗了9个疗程,花费近50万元。“孩子想早点儿出院,回去上学。”妈妈说到宝贝儿子,泪如雨下。为了救儿子,父母一边想方设法筹钱让孩子进行化疗,一边在医生建议下给孩子找配型,但至今仍没找到合适的配型。

   故事3南阳小子涵6岁

   “我想回家,我想回去上学。”呆在层流床里,6岁的小子涵摆弄着手里的玩具汽车,提不起多大兴致,当他再一次道出心愿,一双眼睛却打量着妈妈,生怕惹妈妈生气。

   “乖,等病好了咱就回家,继续送你去上幼儿园。”妈妈强装笑颜安慰他。小子涵也是独生子,他今年1月份被确诊为白血病,因为没有兄弟姐妹为他做配型,父母只好试着从中华骨髓库找配型,“目前还没找到合适的,我们不愿放弃,会继续找下去。”

   声音丨入库志愿者越多,患者配型成功的希望越大

   “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,不仅仅是挽救患者的生命,更是挽救了一个家庭。”省肿瘤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张龚丽,是我省首批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,也曾见证过我省第一例造血干细胞移植。

   2003年1月,河南省造血干细胞资料库成立。当年9月24日,焦作男子宋东方,新郑教师刘新伟,同时在省红十字血液中心为省肿瘤医院2名患者捐献干细胞,实现河南造血干细胞捐献零的突破。张龚丽见证的,是刘新伟捐献的“生命种子”,帮同为教师的患者朱女士重燃生命希望的过程。张龚丽说,当时一切很顺利,当患者康复出院时,她激动无比。

   说到造血干细胞移植,省肿瘤医院血液六病区(儿童血液肿瘤病区)主任医师张文林,至今仍在为一位患者痛惜,“我曾接诊过一位6岁的小男孩,患的是再生障碍性贫血,家人找了一年多都没找到合适的配型,最后终于从世界骨髓库找到合适的配型时,孩子没等到。”“目前,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等重症的唯一有效方法。”张龚丽表示,做造血干细胞移植主要采用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,是动用正常人骨髓造血的潜能,对正常人的身体不会有伤害。

   中华骨髓库河南分库相关负责人介绍,多一位志愿者入库,就意味着等待配型成功的患者多一份希望。

   数说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现状

   有数据显示,我国血液病患者有近百万,有相当一部分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,其中,白血病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四,患者每年新增超过数万人,50%是青少年和儿童。

   截至2016年12月底,中华骨髓库入库人数位居世界第四,有捐献志愿者资料232万人份,库容与人口比例约为1:578,其中,有11.3万多人份来自河南。

   位居第一的美国,约有捐献者资料1300万人份,库容与人口比例约为1:25;

   位居第二的德国,有捐献者资料700多万人份,库容与人口比例约为1:12。